12月27日,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海上部分开工建设。这是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也是现在开放海域最大的渔光互补示范类项目。
该项目位于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附近,今年10月项目获自然资源部用海批复,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一期规划建设60万✅千瓦,二期规划建设55万千瓦。
项目采用渔光融合养殖模式,将渔业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渔光互补,形成了网箱刺参养殖和底层刺参、脉红螺底播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两种渔光融合的养殖模式,不仅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实现一地两用、一举多得,更拓展了我国海上新能源开㊣发的全新思路。现在,一期项目陆上升压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是指无需通过热过程直接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系统。海上光伏是指在应用在海面的光伏电站(光伏平台),具有发电量高、土地占用少、易与其它产业相结合等特点。
2023年中国海上光伏行业市场规模达800亿元。初步估算,2024年中国海上光伏行㊣业初㊣始投资规模将达到960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5.22%。
海上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成本构成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安装支✅架及其他,其中光伏组件成本占比最高产业园运营是做什么的,超过70%光伏发电我国发展现状。此外,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测算,海上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比陆上光伏电站要高出5?2%左右;但随着商业模式㊣不断成熟,发电✅成本将会持续降低,项目将能够实现收益。
我国海上光伏行业竞争格局已经逐步成型,主要参与者包括光伏组件制造商(如隆基绿能)、电站开发商(如三峡新能源)、系统集成商(如阳光电源)以及跨㊣领域综合能源企业(如中广核新能源)。这些企业凭借技术研发、规模化制造和项目管理能力在海上光伏领域展开竞争。同时,浮式光伏技术及风光协同开发成为竞争热点,部分企业借助在海上风电领域的经验占据优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